中国历史“朝歌”三皇五帝始,尧舜禹相传。夏商与西周,东周分两段。春秋和战国,一统秦两汉。
三分魏蜀吴,二晋前后延。南北朝并立,隋唐五代传。宋元明清后,皇朝自此完。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说明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,也非谥号。
作为汉朝开国天子,刘邦的庙号为“太祖”,谥号为“高天子”。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,称刘邦为“高祖”,后世多沿用之,因此史称“太祖高天子”、“汉高帝”或“汉高祖”。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,终年62岁(虚岁),葬于长陵,谥号高天子。
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,虽然自称新朝天子,但厥后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举行追封,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举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,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天子追封庙号,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。“前秦”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,为什么不叫“后秦”而叫“前秦”?前秦的“前”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,十六国里有两个秦,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。
后秦是反前秦建设的,也自称秦,故以前后秦区分。“前秦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,且像孙功达《氐族研究》所称,还是“最早实验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”的历史政权。“先秦”通常指秦始皇建设的秦朝之前,特指春秋、战国时期。北燕的第一代天子是高句丽人高云(高句丽王族,高云的祖父高和,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。
慕容宝收以为养子,赐姓慕容,因又名“慕容云”,称帝后恢回复姓高),实际的建设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(太祖文成天子)。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。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,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,惟建设年号已表现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,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设者。西蜀,有时亦称后蜀、谯蜀,由汉人谯纵建设的政权,不属于传统界说下的十六国之一,其统治地域大略以四川盆地为规模。
北魏厥后和汉族融合为汉族。下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,与汉族大田主通婚,学习汉语,穿汉服等一系列革新措施。
改说汉语,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力难题,可以暂缓,三十岁以下、现在朝廷做官的,一律要改说汉语,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革职;划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;勉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,改用汉人的姓。北魏皇室原来姓拓跋,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。魏孝文帝名元宏,就是用了汉人的姓。
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革新,使北魏政治、经济有了较大的生长,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。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,而李渊生于关陇,自称祖居关陇,是西凉王李皓的子女,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职位。其中,在历史上另有这一段插曲,原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域的李姓一门为望族,这一地域有五大望族姓氏--王、卢、崔、李、郑,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。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凭据地开国,由此就硬性划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。
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,另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。凭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,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、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,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,属于非汉族,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另有着姨表关系。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。
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举行论证。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:赐姓大野部、河南破落李姓、老子李耳的子女等。
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力深的汉族人。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,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,民族大融合的产物。
清朝(公元1616年~1911年),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,后金天命元年),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称汗,国号大金,史称“后金”。1636年(明崇祯九年,清崇德元年),清太宗皇太极称帝,改国号为“大清”,简称“清”,1644年清军入关,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,今后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。中国历史上十八朝代名称来源我国历史悠久,朝代更零星纷繁。
每朝的建立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(朝代名称)。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呼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自黄帝至舜禹,皆同姓而异其国号,以章明德。
”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议呢?大致有五个理由:由部族、部落同盟的名称而来,来自建立者原有卦号、爵位;源于建立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;源于宗族关系;寓意祥瑞。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详细的国号及其由来:夏: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,因用以称其政权为“夏”。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,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(山西南部汾浍一带)后,才称“夏”。商:相传商(今河南商丘南)的始祖契曾资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,以后就以“商”来称其部落(或部族)。
汤灭夏后,就以“商”作为国名。后盘庚迁殷(今河南安阳西北)后,又以“殷”或“殷商”并称。周: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,迁居于周原(今陕西岐山)。
武王灭殷以后,就以“周”为朝代名。周前期建都于镐(今陕西西安西南),厥后平王东迁洛邑(今河南洛阳),因在镐的东方,就有“西周”和“东周”的称呼。秦:据《史记》纪录,本为古部落,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结果,被周孝王赐姓为“嬴”,并赏给了一小块土地(今甘肃天水县,另说是陇西谷名)。
厥后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,秦始皇统一六国,始建秦国。汉:项羽封刘邦为汉王,以后刘邦击败项羽,统一中国,国号称“汉”。汉朝前期都长安,后期都洛阳,故从国都上有“西汉”和“东汉”,从时间上有“前汉”和“后汉”之分。
魏:汉献帝曾封曹操为“魏公”、“魏王”爵位,曹丕代汉后便称“魏”。以皇室姓曹,历史上又称“曹魏”。
蜀:刘务以四川为运动地域,蜀指四川,其政权帮称“蜀”。历史上也称“蜀汉”。汉指东汉的继续。
吴:孙权运动于长江下游一带,历史上曾建吴国,曹魏曾封孙权为“吴王”,故史称“孙吴”;又以职位在东,也称“东吴”。晋: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“晋公”,灭蜀后进爵为晋王。厥后他的儿子司炎继续他的爵位,逼令魏帝退位,自立为天子,国号“晋”。
隋: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,曾被北周封为“随国公”。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,称为“随朝”。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,恐不祥改为“隋”。唐: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,佐周有功,被追卦为“唐国公”,爵位传至李渊。
太原起兵后,李渊称“唐王”,后废杨侑建唐朝。辽:辽原称“契丹”,改“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。宋:后周恭帝继位后,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,归德军驻宋州(今河南商丘),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。
故陈桥叛乱后,发迹在宋州,国号曰“宋”。西夏:拓拔思恭占据夏州(今山西横山县),开国时以夏州得名,称“大夏”。因其在西方,宋人称“西夏”。金:金国都上京会宁(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),位于按出虎水(今阿什河),相传其水产金,女真语“金”为“按出虎”。
元:据《元史》纪录:“元”的命名,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。是取《易经》上“大哉乾元”句中的“元”,有大、首等意思。但也有人认为与蒙昔人的民俗与图腾有关,有的认为与释教有关。
明: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,是继续郭子兴而生长起来的,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。白莲教宣称“黑暗即将已往,灼烁将要到来”,借以鼓舞人民阻挡黑暗的元朝统治。所以又称“灼烁教”。
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“明王”(他的儿子韩林儿称“小明王”),都体现其教义宗旨。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,而且认可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(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)。朱元璋取得政权后,国号称“明”。
清: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。女真族在北宋时建设金国。明末女真势力复强,重建金国(后金)。
后金为了向外扩展,切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,清太宗皇太极把“女真”改为“满州”,把“金”改为“清”。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,他代针对“辽”字在契丹语中是 “铁”的意思,因此命名“金”,表现比铁更坚强有力,可以压倒辽”。“金”改“清”的原因,史学家有差别意见,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制止引起尖锐的矛盾。
也有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,慌急赶路,马被累死。努尔哈赤为此惆怅地说:“大青啊,大青,未来我得了天下,国号就叫大清。
”于是皇太极改国号时改为大清。中国历史上国号分类从夏朝到清朝,中国履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。
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。那么这些国号是怎么来的呢?归纳了一下,主要有六类。一、以族名为国名。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力常见。
夏、商、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。再好比契丹,也是以族名为国号。二、以地名为国名。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。
好比陈、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。三、以姓为国号。
战国初期的赵、魏、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。四、以原封号为国号。开国天子在未当天子前,有过封号厥后就以封号为国号。
好比:曹丕在当天子前被汉朝天子封为魏王。当天子后就以魏为国号。这样的例子还许多,好比刘邦当过汉王,杨坚当过隋国公,司马炎当过晋公等。其实封号也是地名,指被封的地方。
五、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。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力常见。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。
好比:元朝,就是取自《周易》中的一句话“大哉乾元”。元为首,为刚。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。
清又是五行属水,水克火,明属火。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。六、继续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。
好比:清朝在前期叫金,就是继续女真族完颜部建设的金。再好比,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,天子姓刘,就继续汉朝的国号。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尚。
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设的封建政权北魏(386年~534年),鲜卑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,拓跋珪于太初元年(386)称王,初称代国,同年改国号为魏,建元登国。史称北魏、拓跋魏、元魏、后魏。
北魏太延五年(439)北魏灭北凉,竣事十六国时期,统一北方,传17帝,历171年。天兴元年(398)称帝,都平城。盛时领土约为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宁夏、甘肃等省区,河南、陕西、内蒙古的大部,辽宁、安徽、江苏、青海、新疆各一部门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门。后迁都洛阳(今属河南)。
太和十八年(494)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,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增强对中原地域的统治。改拓跋氏为元氏。永熙三年(534)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。
高欢立元善见为帝,是为孝静帝,迁都于邺(今河北临漳),改元天平。史称东魏。
北魏亡。东魏(534年~550年),鲜卑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。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,迁都邺城(今河北临漳境内),史称东魏,传1帝,历17年。西魏(535年~556年),鲜卑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。
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,都长安,史称西魏,传3帝,历22年。北齐(550年~577年),鲜卑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。
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,都邺城,国号齐,史称北齐,传6帝,历18年。北周(557年~581年),鲜卑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。557年宇文觉称天王,都长安,国号周,史称北周。
北周建德六年(577)北周灭北齐,统一北方,传5帝,历25年。辽朝(916年~1125年),契丹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,历时210年,传9帝。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。
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。916年,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天子,辽建设。918年建都皇都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),947年改皇都为上京,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。“辽”的领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,西北至蒙古国中部,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、河北霸县、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接壤,是其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坚持的一个王朝。
“辽”最初开国时,国号为契丹,947年改国号为“辽”,其间于983年至1066年间曾重称“契丹”。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,历经9位帝王,1125年(辽保大五年)灭于金。
金朝(1115年~1234年),女真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,建立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,国号“大金”;“金”建于1115年,先建都市宁府(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),后迁都燕京(今北京),再迁都至汴京(今河南开封)。金开兴二年(1234年)时灭于蒙古,共履历10位帝王。
元朝(1206年~1368年),蒙古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,忽必烈(即元世祖)于1271年所建,1279年灭南宋,定都于多数(现北京市)。1368年死亡于明朝。清朝(1636年—1912年),满族建设的少数民族王朝,爱新觉罗氏。
1616年(明万历四十四年),努尔哈赤建设王朝称汗,国号大金,史称后金。国都为赫图阿拉(又名兴京、赫图阿喇、黑秃阿喇、黑图阿拉,满语“横岗”之意。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)。
1636年(崇德元年、明崇祯九年),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,称帝。1644年,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,明崇祯帝自杀。
清军在吴三桂的领导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,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,定都北京。1911年,辛亥革命发作,各省纷纷宣布独立,清朝统治瓦解。清帝于1912年退位,清朝正式死亡。
清代自入关后,共历十帝,二百六十八年。
本文来源:半岛综合体育官方网站-www.ahtd-hotel.com